2012-03-07

微電影 廣告還是電影

“微電影”概念遭批:大廣告還是小電影

《一觸即發》被稱為中國的第一部微電影,由香港影視明星吳彥祖主演。不過,這部所謂的“微電影”其實更像是一個汽車品牌的廣告。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今天,《創業家》雜志旗下的網站i黑馬網轉載了一篇署名為劉一賜的文章,文章的標題是:《五問“微電影”:不靠譜的概念,不靠譜的未來》,文章對最近被炒得風風火火的“微電影”概念進行了剖析,引起了大家的討論。

這篇文章是從一部叫做《一觸即發》的微電影談起的。《一觸即發》被稱為中國的第一部微電影,由香港影視明星吳彥祖主演。不過,只要你看過這部所謂的“微電影”就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汽車品牌的廣告。請注意,不是影視劇里常見的那種植入式廣告,而完完全全就是一個長達1分半鐘的廣告片。

然而,由于廣告公司的強力炒作,這部廣告片不僅被說成是電影,而且還直接創造了“微電影”這個詞匯。明明就是廣告,卻硬要披上一層電影的外衣,劉一賜先生也許是被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激怒了,他在文章里對 “微電影”進行了強烈的批判,他不僅認為“微電影”概念上混亂模糊,而且也不看好這種行銷模式的前景。

i黑馬網在劉一賜文章的前面加上了自己的按語,表示他們同意劉先生的觀點,他們認為:由于移動終端的流行,必然會出現一種“碎片化”的影視觀摩方式,將來或許會產生大量短小精悍的影視產品,但這跟 “微電影”這個概念沒有半毛錢關系。

i黑馬網還在他們的官方微博上發布了這篇文章,不少人都在后面留言討論。有人說,他沒看懂這篇文章,微電影到底是什么?有人認為是比較短的那種電影,但是電影短片這個概念從電影產生之初就有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電影節都有電影短片評獎的環節,如果微電影就是電影短片,那它就不是個新概念。

事實上,關于微電影到底是什么,現在的確概念比較混亂,即使是對于制作微電影的那些公司來說,這個概念也并不非常清晰,《天下公司》記者趙巍采訪一位制作微電影的人——七維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薛辰,他談了自己對微電影的理解:

薛辰:這個概念現在沒有定論,所說的微電影有幾個特點和元素,一個時長比較短,相當于有點短片,但是短到什么程度也沒有定論,比如說有的會一分鐘兩分鐘,有的5到10來分鐘,也有過在國外也看到過時長比較長的,甚至40分鐘到1個小時的這種都會有,它的表現都是不一樣的,這是一個概念。第二個概念就是我們理解的基本上通過視頻網站或者類似數字化的渠道來傳播這種概念,第三個表達和整個內容形式也是多元化,有多種形式,像現在做的很多的就是故事性的廣告。

七維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號稱是合肥最專業的企業宣傳片制作公司之一,從這家公司的自我介紹我們也不難看出,這是一家制作廣告片為主的公司。雖然薛辰表達得比較委婉,但是我們還是能夠聽出來,他所理解的微電影基本上就是廣告片,當然他隨后也對這種現象的出現做了辯解:

薛辰:中國的網絡環境板實現的方式還沒有完成,比如說在在國外有些國家是可以通過剪輯收費來實現收入的,但是目前甭說微電影了,大電影在網上都還能看到,所以有變種的方式就是通過植入一些商業元素來減少成本,或者說來實現視頻網站的收入,所以故事性和商業的推廣和營銷結合是微電影消化成本的一種方式。
某種意義上,現在中國人所說的微電影,就是一種營銷手段,是完全為企業而定的影視營銷,這點與影視植入廣告相同。只不過它沒有采用廣告那生硬的宣傳方式,而是采用了一種更加柔和的,融入故事本身敘事風格中,使觀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企業品牌。

可以說,微電影完全是基于商業目創造出來的概念,從這個意義上說,它的確和那種以娛樂大眾為目的、或者以藝術創造為目的拍出來的電影短片是“一毛錢關系也沒有”, i黑馬網和劉一賜也是在這個基礎上批評微電影的。

有人認為,微電影雖然是一個偽概念,但這是一個新生事物,概念是什么,并沒有那么重要。只要它最終能找到市場,那就算是成功了。“微電影”吸引人的,不在于它的“微”,而在于營銷方式與傳播方式的變革,這里面必然產生新的市場。薛辰先生對于現在微電影基本全是廣告的顯示也很無奈,他表示,將來如果有可能,他還是希望能拍一些真正的“微型”電影:

薛辰:首先要有一個平臺去減少制作成本,才會去做商業上的開發,我希望還要再去開發一個未來長遠發展的狀態。所以我并不排斥短片,只不過我認為現在網絡上很少有電影的形態,因為目前大家接受不了消化方式,要拍一個片子最起碼需要有一定的成本,這個成本怎么回收,這個目前現在解決不了,可能未來最起碼會形成一種新的趨勢,我們希望繼續做這方面的嘗試。


解剖微電影熱潮:營銷革新還是網絡泡沫
(或開啟視頻廣告新商業模式)
每日經濟新聞 蔣佩芳

  《老男孩》、《筷子兄弟》、《一觸即發》、《66號公路》、《看球記》……短短一年多時間,微電影忽然從“草根階層”登上大雅之堂,就連張藝謀、姜文等大導演也紛紛投身其中。

  有業內人士稱,微電影開啟了視頻廣告全新的商業模式。

  引力傳媒副總裁桑志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如此描述微電影,“它除了是一種情感營銷模式,更是對傳統營銷模式的一種補充。”ChinaVenture投中集團首席分析師李偉棟則表示,廣電總局的限廣令對傳統電視廣告的影響很大,促使本就具備創新優勢的微電影被更加看好。

  在“微電影”洶涌的淘金熱潮中,有傳統的電影工作室以及傳媒廣告公司,也有盛大等互聯網企業,還有分布各個城市的中小制作團隊。究竟誰能淘得多少真金?

  微電影營銷的創意法則

  對于微電影來講,“內容為王”——在互聯網這個消費者具有充分自主選擇權的環境下,廣告的強制性已經不復存在,若想吸引消費者,則必須將內容做得更加出色。

  “相比傳統廣告而言,微電影更注重整體故事的構造,通過講述故事把品牌的訴求點或情感訴求點告訴公眾,而并非單純在畫面上出現某一產品或品牌LOGO。微電影意在引發觀眾探尋,并最終參與互動。”紅柿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策略產品總監商宏偉稱,他個人非常看好微電影的營銷方式。

  李偉棟認為,微電影最主要是簡潔和創意,以一個故事去詮釋一個品牌或產品。傳統廣告大多只是產品功能選擇,對觀眾的吸引力不大。

  廣告客戶平均花費20萬~30萬

  目前,廣告收入仍是微電影的主體收入。廣告客戶定制變成了微電影的主流,平均每部微電影,廣告客戶的花費為20萬~30萬元。

  2011年,微電影《鏡中迷魂》就為剛剛成立的若般電影工作室贏得了4000萬次左右的點擊量。對于一部“零發布成本”的微電影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驚喜”。

  “我們拍這部微電影就是為了推廣自己的品牌,去年我們就拍了7、8部,今年計劃拍20到30部。”兼任導演與若般工作室負責人的若般稱,愿意在電視上投廣告的公司大多也愿意投資微電影上,不過產品的目標群體一般在40歲以下,以推廣業務、打品牌的居多。

  若般表示,制作一部微電影的時間跨度通常在一個月內,成本則根據選擇演員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一部微電影成本少則可以控制在五六萬元,多則幾百萬元。微電影的成本主要在演員身上,如果企業選擇明星當演員,那成本相應會提高,當然點擊率也會提升。

  手機、視頻網站和微博等新媒體已成為微電影爭取點擊率的最佳平臺。“好的微電影,即使不與視頻網站合作,也可能被放到視頻首頁,我們生產內容,他們發布內容。通常來講,我們不會向客戶保證一個過高的點擊數,但也會定一個最低值,如300萬次。”若般提到。

  夏威傳媒CEO劉慶則表示,一部微電影的發行費用在3萬元~5萬元之間,與企業要求的點擊率掛鉤。發行費主要用于與視頻網站合作,使視頻能夠被放在比較好的位置以吸引更多的點擊量。

  華影盛視CEO趙雨潤坦言,公司的微電影分成兩個部分,一是制作成本,二是營銷推廣成本。微電影的制作成本如果不算上大牌演員,差不多1萬元/分鐘,此外公司給客戶還要承諾推上平臺,這里面會涉及發行成本以及推廣成本。推廣成本總報價是20萬~30萬元,不過發布到視頻網站仍是免費的,它畢竟不是電視劇。

  考核標準待健全

  微電影作為新的營銷方式,效果如何?商宏偉認為,傳統的考核標準并不能衡量微電影的傳播質量。公司正慢慢建立一些考核的標準,考核范圍從目前單純的點擊量延伸至評論和與觀眾的互動等。

  此外,公司每個階段對于微電影的訴求會不一樣,公司會在不同階段定一個主題,組成一個系列。由于前期公司的品牌和渠道剛開始,提出的要求就是讓品牌有更大的曝光度;再下一個階段也會把產品放進去,做一些產品的互動,再以后也許就是事件營銷。這樣一來,每一次微電影的主題都會不一樣,這與公司發展的階段密切相關。

  商宏偉稱,可由幾個方面看效果:一是讓觀眾覺得這個微電影是個有趣的東西;二是通過觀眾點擊和一些軟性廣告的植入,提升收益;三是以校園為平臺,挖掘更多的創作團隊。如果前面三個都成立的話,那贏利就可以實現。

  與資金來源的單一性相比,微電影的制作者則顯得龐雜很多,影視制作公司、視頻網站、廣告公司等各種勢力都在參與競爭,其中廣告公司和視頻網站的電影制作資源相對薄弱,已掌握專業影視制作團隊的影視制作公司則具有天然的優勢。

  趙雨潤表示,模式和運作成熟后,華影盛視希望能夠將微電影發布數量從一周一部提升至一天一部甚至多部,并拓寬播放平臺。

未來購物模式有望“全媒體”

文章來源:新京報

近日,天貓推出視頻購物技術,用戶點一下視頻內容就能直接進入天貓同款產品購買頁面,消費者可直接下單。網購與實體店鋪的差別,往往被認為主要在于“無法替代的體驗感”。從前兩年網購消費者只能通過簡單的產品圖片了解產品,到后來商品的360度全方位展示,并可拖動旋轉瀏覽的技術方式,消費者在網上購物的體驗感在一步步提升。

網絡視頻購物并不陌生

其實在此之前,網上已有一些視頻購物模式推出。在淘寶網上開服裝店的店主櫻奈說,早幾年就有大網店請模特穿自己網店的衣服拍圖片,讓消費者對店里的服裝款式和板型有更清晰的認識。后來一些規模做起來的網店又把服裝拍成模特穿著的視頻掛在店里,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買家通常會在有商品介紹視頻的網店里停留更多的時間。

類似的商品視頻展現在時尚奢侈品網站優眾網也有。在優眾網的頁面上,記者點擊多款服裝,彈出的商品介紹鏈接頁面里,都會有一個視頻按鈕,點擊視頻按鈕,就可觀看到模特穿著服裝展示的短視頻。據了解,自從2009年優眾網上線開始,就對網站上的大部分服裝進行了視頻拍攝,并放在商品購買頁面上。

對此,優眾網相關負責人表示,優眾網在技術層面選擇的是基于Flash的Flex技術,顛覆傳統的網絡購物體驗,首發視頻交互購物,運用360度全景真人模特全面展示商品細節,讓心儀的產品“觸手可得”。

對于網站上的視頻呈現模式,優眾網CEO陳嘯說,互聯網在過去的10年中,呈現出來的體驗是比較單一且蒼白的,隨著電子商務以及電子消費的深入發展,人們開始需要更多完全不同的,可以進行更加貼近需求的體驗,基于這些判斷,優眾網發布這種模式也是為了豐富消費者電子消費的體驗感,增加他們的購物樂趣以及更加有力地提高商品的存在感,讓用戶在作出最終選擇前,多一種體驗決定的選擇。

新視頻購買模式自然銜接消費需求

天貓公關部負責人顏橋表示,此前,業內推出的視頻購物模式,主要是讓商家拍視頻來展示商品細節。這種模式需要商家拍攝大量的視頻,有一定的進入門檻。并且,純展示性的視頻缺乏可看性和趣味性,可傳播性并不強。而最新的視頻購買模式,提供了一種未來的前景:將全網既有的海量視頻、影視作品,與天貓和淘寶的海量商品庫對接起來,讓消費需求得到自然的銜接。

業內人士分析說,長期以來,電子商務網站主要以圖文形式描述商品,詳情篇幅過短,則不足以展示商品細節;篇幅過長,則直觀性和趣味性大打折扣。視頻作為更高級的富媒體形式,勢必會成為重要的商品展現形式。該模式與圖片導購有相似之處,但比圖片導購多了時間維度,用戶可以在不用任何操作的情況下看到一系列物品;且視頻在內容、情節、趣味性方面會遠勝圖片形式。

帶寬提升讓視頻購物逐漸成為可能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認為,雖然現在網絡購物很盛行,但網購還是面臨一個瓶頸,就是消費者很難體會到商品的真實感。現在網絡帶寬提升,消費者上網的速度提高了,視頻逐漸成為可能,視頻相對于平面的商品展示更加直觀,商品必須展示出來消費者才能了解產品的特性。同時電子商務網站作為眾多網絡購物商家的平臺,也應該不斷給平臺提供升級滿足更多商戶的需求,給消費者更多的趣味性體驗,讓這個平臺更好用。

遠景分析

●賴陽,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

網絡商業將會向縱深化發展

亞馬遜原來只賣書,后來賣百貨,進而推廣它的閱讀器,并在網上發行電子書,變成電子出版商,從而變成一個新型電子媒體,不再是賣書的書商。

網上購物體驗感的提升是商業模式發展的必然,網上購物越來越不是一種孤立的商業模式,它將會向兩個方向發展和變化:

一是網店與實體商業的關系越來越融合。如今實體商業也在做網上銷售,而網店也在拓展線下實體店,這些方式的目的都是讓消費者更能了解商品。如今網購的物流定價等成本都面臨著瓶頸,包括信息化技術的投入等方面,網絡銷售能夠節約的成本在某種程度上是有限的,綜合這些原因,這兩者必然要融合。

二是網絡商業會向縱深化發展。網絡購物不僅僅是銷售一種商品,而是搭建了一個平臺模式,通過這個平臺逐漸擴展增值消費。比如亞馬遜原來只是賣書,后來逐漸變成了賣百貨,進而推廣它的閱讀器,通過電子書閱讀器的平臺又在網上發行電子書,變成了電子出版商,從而變成一個新型電子媒體,不再是一個賣書的書商。因此未來商業的整個產業鏈是在進行整體上下的整合,不會局限于商業零售的單一環節。

電視、電話、網購等模式會相互融合

商品銷售的發展將會是電視購物、電話購物、網絡購物相互融合,實體店也會有視頻購物,他們之間的關系將會是互相融為一體的關系。

網絡視頻購物這種模式其實來源于國外的電視購物模式,國外的電視購物如今很發達,經過國家的嚴格監管,發展時間也比較長,電視購物在國外是個龐大的產業。

但國內的電視購物相對復雜且很不規范,往往都是在垃圾時段推銷一些不太可靠的商品,很多消費者也很難以接受這種購物模式。因為國內電視購物的不發達和滯后,商家就想到把動態視頻搬到網上來呈現,同樣可以給消費者更直觀的展現,就是現在網上的多媒體購物模式,可以說這也是一種另類的銷售渠道。

商品銷售的發展將會是電視購物、電話購物、網絡購物相互融合的一種模式,包括實體店也會有視頻購物,他們之間的關系將會是互相融為一體的關系。之前很多人認為的商業模式之間的那種所謂的界限就會不復存在,很多商業模式只要是有商業發展的可行性,就會有商家或者平臺去探索和開發。雖然并不代表每項探索都一定會成功,但對一些大的電商網站來說,探索不一定要成功,通過探索本身來說對企業就是一個很好的發展。

而對于已經搭建好的平臺,一些技術性的投入和開發的難度隨著電子商務發展的成熟,這些投入的成本是逐漸在下降的。電商平臺今后一定還會不斷升級,不斷優化,還會繼續給商戶提供便利,并給購物的消費者帶去更好的購物體驗。

視頻購物模式

新技術通過動態圖像識別技術,將視頻內的物品關聯到網站可供售賣的同款或類同商品上。模特進行動態服裝展示時,可提示用戶購買信息。如果你看中了這款泳衣,就可直接點擊進入了解顏色、大小等詳細信息。確認選擇這款即可下單購買。

外國同行看中國互聯網“微創新”

美國人都認為自己是全球互聯網的心臟。是啊,誰能和互聯網巨頭Facebook, Google, Twitter, YouTube, eBay, iTunes抑或亞馬遜叫板抗衡呢?那也請提防中國。當美國在引領數字創造的同時,如同航空學、能源勘察、工程學等其他領域一樣,中國人已經將“微創新”完美的不能再完美了——不斷改進產品、平臺或服務。

中國的生產文化在于速度決定成敗,市場沒有時間考慮是否是真發明,原創造。其互聯網行業又有極其強大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取西方之精華去西方之糟粕,將其本土化,做到更好。



中國的微博(本質就是Twitter)

可以說,微博徹底改變了一代中國人。中國一半以上的網民都注冊使用了微博——更是在2011年翻了兩番,現累計注冊用戶數已超過2.5億。但是微博的強大之處遠遠不止于此,它是Twitter, Instagram, Tumblr, YouTube, Facebook的進化究極體。它的天才之處在于彌補了Twitter的不足:可以發圖片、視頻等,是集各種媒介于一身的社交化媒體平臺。Twitter的最好成績是在今年超級碗期間,達到了9,420推/秒(還真要感謝NFL最紅四分衛蒂姆·蒂博Tim Tebow);而微博于今年中國農歷新年的第一秒就創造了32,312條/秒的驕人戰績。現在微博注冊用戶數已超越了中國版Facebook人人(注冊用戶數為1.37億)。

騰訊QQ——世界第二大網絡社區

早前的競爭對手是MSN和AOL旗下AIM。起初QQ做的和AIM是一樣的,但隨著附加的QQ頭像、QQ游戲、QQ商店及QQ空間等微內容的出現,要是AOL能像QQ這樣“微創新”,也許今后還能保住領先地位。

淘寶——亞洲最大的網絡零售平臺,eBay和亞馬遜的結合體

淘寶對用戶體驗和用戶參與的重視程度真讓西方同仁感到羞愧。關鍵是,淘寶已經成功克服了中國零售界面臨的最大障礙之一:缺乏信任——支付寶,真是一個寶。中國現在一半以上的郵遞包裹都是發自淘寶的,美國的eBay和亞馬遜可停止不了抱怨啊。

人口是促其發展的懶理由,13億人口的基數每次必定能華麗麗地贏。而又由于中國規章制度和檢查制度的松弛,一個平臺很容易就能主導市場。但這并不是關鍵。重要的是,中國人正在革新西方模式:使產品或服務兼具用戶友好型和商業可行性。憑借著扎實的根基(感謝AIM, Twitter, eBay),中國人瞄準了微創新——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促成一個日益發達的科技社會。

有些國人甚至無視中國文化正在逐步主導我們西方這一跡象,這些中國式平臺所產生的效應(幾乎來自20%的世界人口)使我們意識到也許10億英語國家的人還不能很快響應世界各地的用戶需求。

如果美國能從中學到中國微創新的要領,那么一切還有轉機,反之則會一敗涂地。如果美國仍堅持獨自原創,那么如今互聯網巨頭的地位就會不保,比如之前的網景(Netscape,初創之初曾是瀏覽器老大后被AOL收購)最終還是退出了市場。現在Facebook還是很自信的表示:中國網絡發展還有待完善。那么以后還能同樣自信?在石油、天然氣和交通運輸領域,中國已向世人證明了進軍外國市場的決心和實力。

所以中國是不是同樣可以征服網絡?畢竟歷史證明,巨人也會倒,更別提Facebo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