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15

2012,各方角力中國電子書

石劍峰

科幻小說《三體》在蘋果應用商店發售 出版商認為電子書數字閱讀是未來走向

  “我不覺得盜版是主要問題 ,紙書同樣也有盜版問題。關鍵在于你要把正版做得足夠好,以此吸引到足夠多、愿意付費的人,這是最重要的。”

  ——李如一

  在手機用戶經常閱讀的內容中,報紙、資訊類占比最高,網絡文學內容占比始終為24.8%,而傳統文學內容占比較低,只有14.7%。

  ——《2011年中國手機閱讀市場用戶研究報告》

  “將來遲早有一天,大部分的閱讀都將是在網上進行,這種閱讀的進行,不光是媒介的變化,對創作方式和理念,與讀者關系,都將會有根本性改變。必須適應這種改變。”

  ——劉慈欣

本月初,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科幻代表作《三體》的APP應用(Application的簡稱,多指智能手機、電腦的第三方應用程序)在蘋果應用商店發售,劉慈欣和他的這套《三體》是過去兩年被讀者追捧的作家和作品。而在過去兩個月中,當當和京東分別上線了電子書網店。2012年將會是中國電子書產業轉折之年嗎?但至少從寫作者到出版商角度來看,電子書和數字閱讀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單行本APP是過渡產品

  目前的《三體》APP版本在蘋果應用商店上免費下載試讀本,經過試讀后再決定購買,可以選擇12元人民幣購買單本,或30元人民幣購買全套。作為此次《三體》APP版本的推出者之一——3G門戶網總裁張向東表示,希望把“《三體》APP打造成一個范本,為更多的原創作者提供優良、有利的生態環境,并且希望這個產業鏈條的每個環節都產生價值和回報”。

  事實上,經過授權,把紙質書制作成APP應用出售,《三體》肯定不是第一個,它也不會成為目前中國電子書市場發展的一個轉折。在《三體》之前,李如一的唐茶網站從2011年7月開始發售正版的電子書APP,這本書是《連線》雜志創始人凱文·凱利的《失控》,而讓唐茶進入媒體視野的是《史蒂夫·喬布斯傳》唐茶版APP的發售,目前它也是唐茶出售數量最高的一本書。

  盡管唐茶目前的主要生意是在網站上出售12本圖書單行本的APP,但李如一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反復強調,把書做成APP應用單行本并非電子書行業的趨勢,“一本書做一個APP,目前只是市場的過渡狀態,不是長久之計。如果我現在有一萬本書,那我就要做成一萬個APP?蘋果是不鼓勵這種行為的。”目前經過授權的圖書APP其實屈指可數,其實就算在亞馬遜,圖書APP應用數量也非常少。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圖書APP都比較容易找到。但如果在互聯網上或者在蘋果應用店上,甚至在唐茶上有數萬個圖書APP,除了有目的地去搜索,讀者又如何去逛,如何去尋找呢?蘋果應用商店也對這幾萬幾十萬個圖書應用一一進行審核?這肯定不是最經濟的。李如一說,公司會計劃把整個電子書店做成一個APP應用,然后所有的書都在里面,在里面進行展示或者分類。

  在李如一看來,讀者最終買的還是內容,“到底是APP還是其他文件,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購買是否方便、管理是否方便。在我們看來,這個市場不應該是嘗鮮式的、比較式的,所以目前還是不成熟的市場。我們對未來的想象是,管理書肯定是個重點,因為以后電子書多了,怎么來分類。我的手機、iPad丟了,那么以前買的電子書是否還能找回來?這些在未來電子書市場上應該是標配的服務。”

  盜版真是問題嗎?

  就算是《三體》的作者劉慈欣對這個應用也不樂觀,他想到的是盜版和紙質書發行在先。目前可能困擾《三體》APP版的是,在蘋果應用商店里輸入“三體”兩個字,除了正版的APP還會出現一批未經授權的《三體》APP,后者免費或者價格更低。其實這也是蘋果不鼓勵圖書做單行本APP的原因之一,因為目前的蘋果審核并不能完全杜絕盜版,在收費的正版和免費的盜版間做選擇,也有人會選擇后者。所以劉慈欣對早報記者說:“對于前景,我不認為銷量會特別大,因為盜版的存在,也因為很多人都看過紙質書了。而且,這本書APP的價格要30元,沒有太大的價格優勢,在電子書里算是比較貴的。”

  在很多出版商和出售正版電子書公司抱怨中國數字盜版過于猖獗時,李如一的看法是,“我不覺得盜版是主要問題,紙書同樣也有盜版問題。首先,正版永遠都打不過盜版的,但永遠有一些人只愿意下載盜版的, 關鍵在于你要把正版做得足夠好,以吸引到足夠多、愿意付費的人,這是最重要的。我認為,現在愿意付錢的人肯定多了。”唐茶為iPad和iPhone制作的正版圖書APP目前已經獲得了一大批讀者青睞,所以李如一會說:“在談論盜版的時候,首先把道德放到一邊,應該采取實用主義態度,我相信大部分人不太愿意花時間工夫和冒道德法律風險去尋找盜版,而我們做的就是省去中間的麻煩。”

  移動閱讀
  是出版商穩定收益來源

  在《三體》其他數字版本開發中,除了在蘋果應用商店,《三體》其他數字版本也將于下月初在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及3G門戶書城平臺全面上線,而這才是劉慈欣、數字版權擁有者、數字版開發者將來能獲得穩定收益的來源。與美國不同的是,目前國內出版商和寫作者,在數字出版上能獲得的最穩定收益恰恰是來自移動運營商,也就是手機,而不是電子書閱讀器或者各種APP應用,也不是網站。移動運營商通過訂閱、搭售方式,向其用戶提供電子書。

  目前三大移動運營商都設有各自的手機閱讀運營基地,以中國移動設在杭州的閱讀基地為例,目前已經匯集了超過20萬種正版圖書,成為了全國最大的正版數字圖書發行平臺。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也已經與國內主要出版集團和出版社、網站、版權代理公司簽約,后者提供內容。為了推動手機移動閱讀業務,中國移動采取了強勢手段:為用戶提供按次付費或者3元、5元的包月付費模式,并免去用戶的流量費。

  民營出版公司博集天卷數字業務負責人高鋒向早報記者表示,“現在各家出版商在數字閱讀上的運營模式都差不多,不分民營或者國營,和移動運營商合作是一塊,與人民網、新浪網等網站合作是一塊,還有就是第三方合作如京東、當當、淘花網等。收入形式也都一樣,預付加分成。”但在高鋒看來,未來移動運營商這塊收入可能比較穩定,其他如新浪等網站流量很大,但收入不高,“而第三方渠道,像京東這樣的第三方我們還是看好的,但目前還很一般。”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向早報記者提供的相關信息也表示,世紀出版集團的電子書內容,“目前主要同當當、京東、淘花網站、中移動手機閱讀公司等單位合作,開展電子書銷售業務。”

  對于出版商來說,這是穩定收益來源,而且是不可以忽略的。

  不過由移動運營商提供的手機閱讀目前也有問題,根據易觀國際《2011年中國手機閱讀市場用戶研究報告》顯示,在手機用戶經常閱讀的內容中,報紙、資訊類占比最高,網絡文學內容占比始終為24.8%,而傳統文學內容占比較低,只有14.7%。不過這對出版商和寫作者的影響不大,后者并不直接以閱讀量獲益。

  數字閱讀是未來走向

  對于電子書和數字閱讀的未來,作為寫作者的劉慈欣很重視數字閱讀,“它是未來閱讀的主要方向。從現在的市場上看,人們的閱讀量并沒有減少,這是令人鼓舞的消息。我對整個閱讀行業是樂觀的,說現代人不看書了,這并不是事實。《三體》在出版上成功,然后搬到網上去,這種轉變當然也還不錯,但電子書市場的發展,僅僅靠這種方式肯定是不行的,未來趨勢就是繞過傳統紙質出版(環節),直接出版電子書。”

  劉慈欣說,具體到他個人寫作并不樂觀,“如果為電子書這種格式寫作,在網上寫作,和傳統寫作很不一樣。我畢竟還是一個傳統寫作者,怎么樣向電子書網絡寫作方向轉移,這確實是一個問題和挑戰。目前我還只能從事傳統的紙質書寫作。但我將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往這個方向轉變。將來遲早有一天,大部分的閱讀都將是在網上進行,這種閱讀的進行,不光是媒介的變化,對創作方式和理念,與讀者關系,都將會有根本性改變。必須適應這種改變。”

  對電子書未來同樣樂觀的還有李如一,盡管他的唐茶目前所能出售的電子書只有10多本,但他希望在未來一年內,在數量上增長到上千本,“我們未來還將大量增加公版書(過了版權保護期限的書籍)。”盡管從事的領域跟技術相關,但李如一一直強調的是,“人永遠比技術重要。”所以,在他看來,“從作者角度講,哪天他從電子書商獲益更多了,他才會考慮電子書而不是紙書。也就是鏈條里的所有人都能得到回報,尤其讓作者有收益。”

  至于出版商,他們也在慢慢轉變對數字化的恐懼心理,他們也知道數字出版和數字閱讀是大方向,要盡快地完成向數字出版的轉型。無論民營還是國有出版商,在規模允許情況下,其實都已成立數字出版部門。博集天卷的數字出版部門成立于去年,目前只有五六個員工。像世紀出版集團,在2010年就成立數字出版部,并成立“易文網”來作為數字出版的發布平臺。以易文網為主要平臺,世紀出版集團已制作和網絡發布電子書13000余種。

  對電子書的幾點誤區

  對于電子書這個行業,在經營唐茶的李如一看來,還有許多認識的誤區,“比如,電子書的定價一定低于紙質書?決定定價的不在于是紙制書的厚度,還是虛擬的數字化,而是內容!”

  數字閱讀只適合于淺閱讀嗎?“我們唐茶上有幾本書都是幾十萬字的,很多讀者都很順利地完整閱讀了。”李如一說,“所以我們做電子書,從一開始就是要做強閱讀。現在大家能在iPad這樣一個設備上讀完幾十萬字的書,那么就說明,在電子設備上閱讀跟紙閱讀的差異是細枝末節般的。”而最需要電子書和數字終端的恰恰是重度閱讀者,在閱讀體驗足夠好,已經接受電子書閱讀的前提下,是選擇背上幾本書呢還是帶上一個數字終端?

  在李如一看來,對電子書和數字閱讀另一大誤解是,數字出版將取消中間出版環節,作者與零售商、讀者直接對接,以此可以減少很多成本。“當我們談論自出版的時候,以為就是中間人的取消,這是不會出現的。電子書、自出版也需要編輯,這跟傳統出版是一樣的,要想選題、編輯、獲得授權等等。這是社會分工要求的。”石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