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3

云計算最大的市場是物聯網及智慧城市

去年年底,國家發改委下撥資金支持的一批應用示范項目也更多地被視為中央政府還在鼓勵各地試點對云計算進行“觀望”。西部一個曾經宣布要打造百萬臺服務器云計算中心的城市的政府人士也曾對記者表示,“云計算還真是云里霧里”。隨著各地云計算中心和云計算產業園等“云地產”呈泛濫之勢,已有專家提出國家應出臺針對數據中心產業的指導性意見。

在國內率先提出云計算價值鏈模型的世紀互聯技術戰略與政府事務部首席專家李志霄博士近日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國發32號文中其實已經使用了‘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的概念,數據中心作為支持網絡運行的基礎設施會成為和水庫、電站一樣重要的基礎設施,云計算也會像水和電一樣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政府的確需要有頂層設計。而現實情況是中國的電信網絡南北兩張網,國際互聯網ISP出口只有三個,數據中心拓撲結構應該有全國性規劃。如果再考慮到能源價格、帶寬、有無核心技術能力以及應用創新能力等因素,高耗電和運營費昂貴的數據中心產業就更應該是‘全國一盤棋’。”

“其實云計算也并不是那么難以理解,簡單地概括就是‘硬件軟件化、軟件服務化、服務運營化和運營規模化’。”李志霄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他還指出,傳統的信息系統設計考慮的主要是單機環境,而云計算考慮的主要是大規模服務器集群環境,也就是數據中心。

針對美國云計算產業背后的技術和商業邏輯,李志霄分析道:“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的戰略可以分為兩個流派。Apple,Google(加摩托)和Amazon已經打造了從內容、應用、云端到終端的垂直化生態系統,而Microsoft仍然堅守云端與終端的平臺部分,其他部分全拉上合作伙伴,在微軟的帥旗下一起打天下。”

“不過考慮到可能存在的牌照發放和政府監管因素,云計算服務商在中國可能更類似電信運營商,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公司。因此,Google和Amazon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在中國不太可能被簡單復制,中國的云計算產業還有時間來探尋自己的路徑。”李志霄不認為技術上的落后將導致中國未來的云計算產業將被已經成功的跨國公司所壟斷。

記者還注意到,“核高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十二五”階段的2011年度課題中已經涉及到新型網絡操作系統和智能海量數據資源中心等內容。對此,李志霄認為,“從后臺技術來看,Google和Amazon應該是有相當大的創新的,云計算技術的致高點是PASS,也就是作為后臺開發平臺的中間件,這將是對中國本土產業的一個挑戰。根據摩根士丹利的評估,能夠稱得上是全球化PASS服務商的只有5個,包括Microsoft、Apple、Amazon、Google和Saleforce。當然,云計算也將對基礎軟件(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中間件和辦公軟件)的‘云’化提出新的技術要求。”

國內專家一直強調的“安全可控”是中國云計算的底線,李志霄分析道:“操作系統虛擬化是個新的安全議題,因為云計算環境會帶來新的角色。物理機上的虛擬機之間的隔離以及軟件多租戶之間的隔離是否會帶來新的安全問題,既是世界級的技術問題,也是對云運營商政策監管的要點。不過,局域網絡的‘云化’沒有帶寬問題,如果作為私有云,電子政務云其實有利于文檔一體化的集中管理和安全管控。”

記者還發現,云計算在中國也并非云里霧里地沒有落地,目前市場上的互聯網企業出于成本考慮,對軟硬件的租賃以及專業領域對超級計算機的在線使用都是帶有云計算模式的成熟產業。對此,李志霄認為與物聯網相關的“智慧城市”才是云計算未來最大的市場,“當然,電子政務、教育、醫療、安防以及交通等公共領域,對目前熱衷發展云計算產業的地方政府而言,是比較實際且收益明顯的起步領域。”

視頻網站與衛視競爭產業鏈:不差錢時代已過去

來源:北京晨報

視頻網站 電視臺

  視頻行業整合趨勢成必然

  燒錢淡旺季,十年一輪回。團購網燒錢的今天,是互聯網公司滿街刷廣告的昨天;視頻網站燒錢的今天,是電視臺大興價格戰的昨天。旁觀者看得很清楚,當事人卻無法自拔,或許,他們正在超越前人;或許,他們正在把別人犯過的錯誤再犯一遍。

  近幾年,一批視頻網站與衛視的趨同腳步正在加快,集體競爭產業鏈上游,自制劇、綜藝、微電影風生水起。在互聯網時代,還沒有一個行業,在內容的競爭上瘋狂到如此地步。去年,視頻網站掀起的電視劇“泡沫”比房產市場熱鬧得多:原本1000至2000元每集的電視劇,價格竟一度飆升至200萬元/集,增值幅度達1000倍。

  在“天價”面前,財力雄厚的衛視們選擇了望而卻步。緊接著,視頻網站開始瘋狂地搶奪內容市場,網制劇、自制綜藝、微電影瞬間遍地開花。隨著同質化競爭越來越嚴重,視頻網站已經意識到,單純地購買版權充實內容成本太高,轉向產業上游或將是唯一出路。

  十年一個套路

  大步邁向電視臺

  電視臺也曾走過這一輪,瘋狂地購買版權,最后卻發現一切都是“浮云”。因此,在2002、2003年,一些主流衛視開始全面轉向電視劇頻道。視頻行業競爭不是一個簡單的創意、策劃問題,而是誰手里握有獨家資源,誰就可能贏。對此,CTR媒介策略研究部總監袁方教授認為:“媒體競爭到現在,電視臺走過的路,視頻網站也一定會走。”

  也就在去年,視頻網站集體重演了這一幕:騰訊視頻以7000萬的高價買入《宮2》,每集的價格躥到了185萬;奇藝網買下新劇《太平公主秘史》時,每集價格達到200萬元。有媒體報道,2011年,電視劇的網絡版權價最高觸及到400萬元/集的水準。除了購買版權外,從研發到制作,一些視頻網站開始操縱整個內容產業鏈:走向與專業制作公司合作,并簽約藝人、導演、編劇。

  當然,這條路并非毫無前途。現在國內80至90%的影視劇都是由社會公司制作,大部分都是“小打小鬧”,一年下來可能就拍一兩部劇。袁方教授認為,視頻網站比這些公司的資金要雄厚,“它們若是掌握住其中的竅門,掌握了好的劇本、演員,走內容產業也是有前途的。”

  視頻網站走向內容產業上游,與這種播出平臺的貶值傾向有很大關系。袁方表示,這種只播劇卻不掌握劇的運營模式毫無前途,“如果只控制下游,就會變成一個單純的播出平臺,到最后這會演變成一場全產業鏈的競爭。”

  瘋狂燒錢為資源

  電視臺更顯老練

  視頻網站在內容上瘋狂地“燒錢”,為的就是獲取獨家資源。酷6網(微博)CEO施瑜表示,獨家資源是視頻網站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電視劇、電影、綜藝是深受用戶青睞的內容,所以大家才會一擁而上,這導致了成本在短期內急劇上升。

  “燒錢”的最大誘惑力,在于用戶群的暴力增長。據新生代報告數據顯示,2011年用戶觀看電視時長為2.8小時/天,而用戶觀看視頻市場則達到3.2小時/天。用戶觀看視頻時長居然超過了電視。施瑜表示,這種“燒錢”競爭無可厚非,因為通過這種方式,視頻網站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擴大用戶群體。

  盡管誘惑力十足,但這場“價格戰”電視臺并不想參與。經過了十年前的一輪歷練,它們已經深諳此道。“電視臺它會算賬,我做一檔綜藝節目的話,50萬元就夠了,收視率還很高。如果你買一部電視劇需要60萬元的話,那何必呢?”袁方表示,視頻網站會之所以會掀起“價格戰”,源自他們做內容才剛剛開始。

  惡性競爭現惡果

  “不差錢”時代已過去

  “天價”不會是常態,視頻行業歷來流行打“七傷拳”(傷同行、傷自己)。隨著內容競爭的“白熱化”,視頻網站出手闊綽,在價格上遠遠超越了財力雄厚的電視臺。“以現在的實力,他們不可能支撐那么高的價格,這是大視頻網站的洗牌行為,抬高了整個視頻網站的門檻。”袁方表示,等到市場效益不景氣的時候,價格自然會降下來。

  視頻行業的“不差錢”時代早已過去。有媒體報道,視頻網站的投資熱始于2006年。然而,這種商業模式已推行6年,但整個行業都在虧損,且扭轉盈虧的時間節點很難預判,這讓期待高額回報的投資人更為謹慎。如今,視頻行業的投資勢頭正慢慢轉冷。

  3月11日,優酷與土豆簽訂最終合并協議,有業內人士曝料,這是幕后投資人推動的結果。據四季度財報顯示,土豆凈虧損數額約合2370萬美元,同比下降77%;優酷為790萬美元,同比增長32%;有媒體稱,土豆網的虧損額度已經完全挫傷了投資人的自信。

  對此,酷6網CEO施瑜表示,二者的合并是行業整合趨勢的必然結果,“視頻行業正越做越大,用戶的需求也迅速擴張,行業內需要一些實力更強的企業。”其實,視頻行業抱團聯合的趨勢由來已久,三年前,酷6網與盛大完成結合;去年2月,優酷網與土豆網就宣布結盟并共同推出“網絡視頻聯播模式;11月,優酷與新浪微博合作轉帖功能的視頻……

  缺乏成熟收費模式

  高額內容壓力大

  盡管如此,但袁方認為,由于其單一的盈利模式,視頻網站想在短時間內扭轉盈虧并不簡單。“視頻網站本身是個廣告模式,廣告就意味著市場上搶飯吃的人太多了。”他認為,現在的電視臺也在搶廣告,而且視頻網站的客戶與電視臺存在嚴重的“同質化”傾向。

  袁方表示,視頻網站要想盈利只能依賴企業的追捧,而這又得取決于具體的廣告效果,電視臺的廣告優勢目前無法掩蓋。據易觀國際數據顯示,2011年網絡視頻廣告收入突破50億元,同比增長130.6%。盡管市場規模在擴大,但袁方教授認為,視頻網站的形勢依然很嚴峻,“視頻網站的起點很低,才1至2億的收入,人家電臺都幾十個億了。”

  畢竟,視頻網站還沒有一個成熟的收費模式。由于特定的環境,它的收費模式在國內遭遇“水土不服”。 酷6網CEO施瑜表示,現在的視頻網站競爭太激烈,只是一兩家網站在“打游擊”,大部分視頻網站都在推行“免費模式”;另外,國內的用戶已經習慣免費,付費一時無法適應。而且現在,大多數電視都是免費的。

  所以,視頻網站在內容與成本的權衡上必須有取舍。施瑜表示,獲得必要的內容不能建立在財務不健康的前提下,“不能玩到最后錢都沒了。”他認為,長期高額的內容花費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壓力,“一轟而上是不明智的選擇,目前來看,只有優酷土豆才有實力這么做。”

  突圍路線單一

  強調內容卻忽視體驗

  “燒錢”獲取獨家資源并不是視頻網站的唯一出路。現在的視頻網站主要分為四類:綜合視頻類,如優酷土豆;門戶視頻類,以騰訊、搜狐、百度奇藝為代表;UGC視頻分享類,包括酷6、56網、樂視網;客戶端類,例如PPS、PPTV、迅雷

(微博)。

  酷6網CEO施瑜認為,給用戶創造獨特體驗其實比內容更重要。“和電視不一樣,視頻網站的核心是提供難以復制的用戶體驗,比如內容的更新速度,海量的內容儲存。”他表示,在用戶的互動下,系統可以看到其喜歡的內容。然后根據用戶不同的喜好,把碎片化的內容推送出去。

  據了解,酷6一直專注于用戶生成內容,并未參與到這場“價格戰”中。依靠這種模式,酷6網的收入和用戶量也在不斷增長。據2011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酷6凈虧損394萬美元,同比下降74.5%,在視頻網站中財務狀況已經算比較健康。“其實我們也很想參與進去,但由于電視劇、電影價格太較昂貴,所以短期內先回避一下。”事實上,視頻網站以“天價”爭奪電視劇、電影、綜藝版權,但最后并未因此獲利多少,反而是虧損得很厲害。

  價格優勢引誘

  獨播資源正在轉移

  袁方認為,視頻網站的“熱鬧勁”還能持續兩三年。憑借著價格優勢,視頻網站現已形成“反向輸出能力”,一部分獨播資源已經從電視臺轉移。

  3月5日,土豆網自制劇《愛呀哎呀,我愿意》被安徽、深圳衛視買走,這標志著視頻網站的“反向輸出能力”正在初步形成。對此,酷6網CEO施瑜表示,視頻網站出價高于電視臺后,制作公司就會很樂意先把內容賣給視頻網站。如此一來,電視臺在掌握獨家資源上,就可能變得“后知后覺”。

  日前,在三星(微博)論壇上趙寶剛導演也表示,現在拍出來的作品,僅依靠新媒體就能收回成本,而且后者帶來的盈利收入每年正以100%的增速上升,“比如去年是50萬,今年就是100萬。”他透露,《奮斗》、《婚姻保衛戰》等劇,其實就是應對新媒體而誕生的作品。作為一個內容提供商,他表示這條路線會繼續探索,沒跟上節奏的提供商會大面積死掉。

  但施瑜認為,“價格優勢”不會在根本上撼動格局。“電視臺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制作公司若只把內容賣給視頻網站,對自身品牌、傳播均沒好處。”他分析道,即便價格優勢長期存在,制作公司也不會完全放棄電視臺,未來可能出現二者并存的局面。

  “未來會形成多個內容生產中心,到時候電視臺會賣劇(或者影視、綜藝)給視頻網,視頻網會買劇給電視臺,或者最終視頻網與電視臺組成聯合,這都有可能。”袁方表示,內容產業如果接著發展下去,就會與視頻網站脫離,最終產生兩個不同的行業。

  競爭格局面臨轉變

  技術平臺決定成敗

  其實,視頻網站最艱難的時刻還沒到來,因為電視臺還未介入到競爭。袁方認為,電視臺本身有著大量的資源,等到視頻網站盈利模式經過市場驗證——做網站如果很賺錢——他們馬上就會加入競爭。“我估計湖南衛視很快就會做。因為它本身有大量的獨播劇。”

  等到電視臺介入視頻行業,競爭格局將會再次發生變化。袁方認為,視頻網站現在還停留在“網制劇”的爆發階段,就綜藝節目而言,還無法與電視臺相比。他表示,視頻網站以這種“燒錢”模式,發展到后面會怎么樣還很難說,因為這個模式不一定能保證他賺錢,而電視臺的盈利模式已經被市場驗證。

  那時候,博弈時代才算真正到來。袁方表示,二者未來在競爭中的勝敗,將取決于日后的技術平臺。現在來看,視頻用戶多以年輕人居多,而且電視機視覺享受比電腦要舒服很多。他坦言,如果“云電視”在國內普及后,電視臺就沒有絕對的優勢,只能拼資源。“但視頻網站現在多以劇為主,綜藝節目都是配角,不太靠譜。”

  而酷6網CEO施瑜表示,未來不太可能出現誰取代誰的問題。他認為,電視有著固定的用戶群,以中老年為主,與視頻用戶有很大區別。“視頻行業可以多樣化發展,除開電視、電影、綜藝節目外還有很多內容。”他表示,二者日后會長期共存,互相合作,“大家都能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