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1

暗戰第三張進口片牌照 中美電影產業將有新合作

21世紀經濟報道
核心提示:據悉,新協議圍繞中美電影產業將會有新一輪合作、中國將引進更多美國電影而展開。

  陶斯然 上海報道

  守在門口的“狼”最終還是進來了。

  2月18日,新華社發文稱,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而當日的外媒則進一步表示,這份協議包括美國進口大片配額新增14部等諸多新條款。

  統計資料顯示,2011年全年,中國電影票房總數為130.15億元,其中,進口電影片占票房總額的比例達到了46.39%,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

  “這一舉動將對行業造成重大影響。”藝恩咨詢的總裁郜壽智如此告訴本報記者。而中影集團發行放映公司第二經營中心主任張大勇則直接在其微博上表示,“很多院線和影院要先瘋了!”

  然而,在瘋狂之前,一場暗戰已悄悄打響。博納、華誼兄弟、大連萬達集團,甚至上影集團,都在蓄勢待發,以期爭奪傳說中的第三張進口電影發行權的“牌照”。

  新蛋糕的苦與甜

  從100億票房到130億,中國電影只用了1年的時間。而130億之后呢?正當諸多從業者對電影擴張速度略有擔憂之時,一塊新的蛋糕又送上門前。

  據悉,新協議圍繞著中美電影產業將會有新一輪合作、中國將引進更多美國電影而展開。主要內容包括:第一、中國將在原來每年引進美國電影配額約20部的基礎上增加14部3D或IMAX電影;第二、美方票房分賬從原來的13%升至25%;第三、增加中國民營企業發布進口片的機會,打破過去國營公司獨大的局面。

  “新的協議對整個行業來說,是危機并存,但整體而言,機大于危。”對于這一重大變化,電影行業人士皆傾向一分為二地看待。

  一個公認的看法是,影院和院線將直接從這項新的協議中獲益。

  “加大引進進口電影,在最開始的時候,應該會對觀影人數帶來一個新的刺激,會提高票房總數。但未來到底怎么樣,這還需要觀察。”星美國際上市公司副總裁袁鑫如此告訴記者。

  如果按照現有票房分賬原則來計算,除開各種稅費,影院的票房分賬比例基本上維持在一張票價的50%左右。也就是說,只要行業保持一定的擴張速度,影院的獲利將最容易被確定。這也就是張大勇為何認為“很多院線和影院要先瘋了”的原因。

  而對于國產電影的制作方而言,這一消息,或是一顆“苦果”。

  包括星美傳媒集團負責人覃宏、國內制片人關雅荻都認為,短時間內美國大片增加將擠壓國產片票房,國產電影制作將受沖擊。

  事實上,2011年度,國產電影大片就遭遇了“滑鐵盧”。根據本報此前的統計,過億票房的大片,幾乎都以虧損而收場。而隨著更加強勁的競爭對手的到來,國產大片的道路,將會更加艱難。

  導演高群書對此評論道:“中國電影市場對美國開放,毀掉的是那些靠僥幸,靠所謂的明星陣容,靠吃老本,靠黑手操作市場取得某種成功的電影制作者。對提高中國電影的整體制作水準,對符合電影規律的制作者,只能是幸事,中國電影雖暫有疼痛,長遠來說,是好事。”

  唯一可以開懷大笑的人,只有近年來陷入增長危機的“好萊塢”。

  根據美國媒體的分析,此項協議的通過將會為美國電影產業帶來每年數億計美元的收入增幅。在分賬比例提高12%以后,每一部好萊塢電影有望在中國多獲得2000萬到4000萬美元的票房提成,而3D制作電影和IMAX電影也將會在中國獲得更高的收益。

  進口“牌照”的誘惑

  客觀地說,無論是對電影院線、還是電影制作公司,進口大片數量的提升的影響,還只是一個看得見卻還摸不著的夢。但有一項業務,卻是馬上就可以兌現的“金蘋果”。為了能夠在這之中分一杯羹,電影公司之間的暗戰,已經持續了數年。而美國大片的蜂擁而至,則會加大這場暗戰的力度。

  這場暗戰圍繞的,就是傳說中的進口電影的第三張“牌照”。

  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進口電影的發行,歷來被中影集團所掌握。而后,為了改變一家獨大的局面,擁有資深國字號背景的華夏電影發行有限公司也拿到了所謂的進口電影第二張“牌照”。兩家公司一同控制了每年龐大的海外進口電影的發行權。

  2011年全年,進口電影的票房總數達到了59.84億元。盡管,這個數字之中還包括少量其他發行公司以買斷片形式進入國內的進口電影,但中影、華夏兩家公司引進的進口電影票房總數,也毫無疑問超過了50億元。

  “據我所知,進口電影的票房分賬比例,大致可以為影院50%,海外制作方18%,剩余的部分則全部屬于引進的公司。”郜壽智告訴記者。

  如果按照郜壽智提供的分賬比例,則2011年全年,中影、華夏僅僅從引進進口電影這一項業務上,就獲得了超過10億元。而華誼兄弟2010年全年的凈利潤,也才為1.53億元。

  僅從這項數字對比,就可以知道,引進進口電影這一項業務對整個行業的其他公司具有多大的吸引力。

  而隨著美國進口影片數量的再度增加,以及WTO協議中增加民營企業發布進口電影的機會的條款,電影行業中,對增至三家擁有進口影片發行權的公司的呼聲,也愈發增高。

  本報從知情人士處得知,包括博納影業、華誼兄弟、萬達集團,甚至是國字號背景的上影集團,均有意獲得這張“牌照”。

  其中,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就曾在去年8月份由全國政協舉辦召開的文化體制改革專題協商會上發言,“含蓄”地表示在萬達院線做大做強的同時,也希望獲得“與國有企業同等的外國影片進口許可”。

  而擁有超強發行能力的博納影業和華誼兄弟公司,對于這張“牌照”的雄心也不可小視。事實上,博納影業在進口買斷片的市場中,早已經積累了不少的運營經驗。

  “(申請引進進口影片權利)這樣的想法不能說我們沒有,但目前為止,還是要等新的政策出臺。”2月20日,一國內知名的電影發行公司的管理人員告訴記者,“但競爭很激烈,我們并無把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