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06

這就是“平潭速度”:一年勝過60年?

來源:南方周末 作者: 呂明合

“一國兩區”熱議下的試驗田

什么樣的小島,在過去兩年內,迎來了19位黨和國家領導人,130多位副部級以上官員?什么樣的小島,可以以“一天一個億,三年一千億”,一年勝過60年的力度和速度開發建設?又是什么樣的小島,承載著兩岸民意交通的期待,又背負著不該有的政治誤讀,集最美好的未來與最真切的隱憂于一身?




2010年5月,平潭綜合實驗區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展出,這是平潭可期的未來,還是海市蜃樓?

3年前還寂寂無名的福建小島平潭,現在因“對臺綜合實驗區”的定位而成為舉國焦點。

2012年3月28日,在國臺辦新聞發布會上,關于它的懸念,從未被兩岸記者如此密集的追問,與它緊密相連的是熱議至今的“一國兩區”的設想。這是一座什么樣的小島?

“過去這里是被遺忘的對臺戰爭前線,現在已變身為兩岸合作交流的熱土。”2012年3月22日,在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的展示大廳內,負責接待的官員一遍遍地向來訪的客人介紹道。

“這里還是祖國大陸距離臺灣本島最近的地方,乘坐海峽號跨越海峽只需2個半小時。”而未來,“平潭交通規劃還預留一條面向臺灣的臺海通道。”規劃局的講解員不吝言說著指日可待的未來。

而所有的解說詞,都不及眼前沙盤上通過聲、光、電構建的展示系統來得一覽無余:設計概念領先的摩天大樓鱗次櫛比;海底隧道上空,虛擬的飛機不時起落,而伴隨著海峽號起錨卷起的波濤聲,連通大陸的跨海大橋上,高鐵呼嘯著橫跨臺灣海峽。

這樣的未來,似乎觸手可及。

窮也區位,貴也區位

“平潭發展主要靠區位優勢。”小島的官員們喜歡強調與生俱來的地理優勢。但在塵封的半個多世紀里,這并不值得慶幸。

“它一度是對臺軍事最前沿。”平潭前縣委書記張勝年回憶說,也因此幾十年罕有基礎設施投入,一直都是省級貧困縣,以致后來當地頗富盛名的隧道施工業,也被認為與當年挖防空洞的經歷不無關系。

許多人還清晰地記得,平潭第一次成為世界焦點的1996年——時任總參謀長的張萬年率領一百多位將軍登臨澳前鎮老虎山,在漫天硝煙中指揮三軍對臺軍演,“最緊張時,鄉下很多村都被清空了。”

誰能預料,十五年后的這里,竟成為對臺“化干戈為玉帛”的最前沿。

“這要歸功于兩岸關系的持續緩和。”多位地方官員如是坦言。2007年平潭海峽大橋開工后,封閉的平潭人開始思考走出去的命運,多次向省里匯報思路,在人大、政協會上反復呼吁,“希望能給一個特殊的政策,最初的想法是建立對臺自由貿易區。”一位當地人大官員回憶。

2008年,對岸的臺灣選舉輪替,國民黨重新執政意外給出了利好契機。這年年底、次年年初,平潭兩次迎來了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層領導的視察,小島大開發終于被提上了日程,“當時省里向中央報海西發展戰略規劃,就包括對平潭實行海島特殊監管。”上述官員回憶說。

2009年,小島平潭最終依靠海西經濟區的東風,被確定為“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域”,行政級別也升格為地市級。2011年3月,“加快平潭綜合實驗區開放開發”寫入國務院批準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小島披上了國字號戰衣。

“離臺灣最近的大島嶼、歷史上跟臺灣有貿易往來、又有未開發的優勢,這應該是福建看中平潭的原因。”當地一官員如是解讀這“飛來橫福”。

小風波難阻大雄心

一些中國特色的變化接踵而來。

當地有官員做過簡單統計比照,過去,平潭來訪官員連處級干部都罕見身影,而這短短兩年內,已迎來了19位黨和國家領導人、130多位副部級以上的領導干部。而現任的省委書記更是11次上島。

這讓平潭管委會副主任周青松有點激動,他曾對媒體豪言,改革開放30年,前10年看深圳,中間10年看浦東,后10年看天津濱海新區,“下一個10年看哪里?看海西!海西的窗口在哪里,要看平潭!”

一些被認為大膽且頗具想象力的配套政策開始醞釀。臺灣居民免簽入島,商品免檢免稅,同時使用人民幣和新臺幣,臺灣電視在此落地,臺灣人在此定居甚至可以擔任公務員參與政府管理……2012年2月,國務院新聞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設想中的“兩岸人民的共同家園”首度揭開了面紗。

但美好的設想最近遭遇了小風波。3月15日,臺灣“陸委會”發表聲明,以懷疑實驗區暗藏“一國兩制的統戰陰謀”為由,公開拒絕大陸釋放的善意。臺灣當局更警告,按照“兩岸人民關系條例”,臺灣人若前往大陸擔任公職將處以10萬至50萬元新臺幣罰款。

“國臺辦發言人楊毅說得對,我們是在大陸自己的地方搞實驗,臺灣有人太消極。”在舌戰最激烈的3月20日,剛剛收看了新聞的實驗區管委會傳媒中心主任蔡露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平潭實驗區是一個經濟項目,不是政治項目,也不是‘一國兩制’項目。”國臺辦主任王毅隨后澄清。

“我們對平潭有信心。”蔡露說,只要有共同利益,爭論并不能阻止臺商紛至沓來。這場小風波,并沒有絲毫阻滯小島既定的開發意圖。

“平潭發展規劃要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高層次”。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主任龔清概說。這不同于地方政府尋常的高調宣示,從通關模式到財稅支持,從投資準入到金融保險,從權力下放到對臺合作,平潭正享受著“比特區更特”的優惠政策。

而福建省的支持力度可謂空前,最新的消息是,2012年平潭更計劃投資600億元人民幣。

相機而動的金融機構也對平潭單列了信貸額度,其中15家商業銀行就給了平潭670億元的總承貸資金。

“一天一個億,三年一千億。”周青松對媒體說。

一年勝過60年?

“大干150天”成為當下小島最炙手可熱的激勵口號。

“從1月到5月底以及6月到十八大召開前,”實驗區宣稱,平潭將打好兩場攻堅戰,“島內主干路網基本形成……大綜合、扁平化、高效率的行政管理體制基本建立,通關條件基本形成。”

此刻的平潭,工程車不停穿梭,修路、填海、建閘……許多工地都被要求24小時日夜開工,以保證按期或提前完成。“前進無障礙、施工無干擾,落實按時限、協調不過夜。”政府打出的宣傳語說。

“白加黑、五加二”成了當地公務人員的工作常態,“休息天幾乎沒有,平時回家基本要晚上11點。”平潭縣林業局局長林慶興說。

一切都在提速。

“過去一年,工人都是24小時輪流加班。”廈門路橋公司項目經理吳鈞承認,海峽客滾碼頭所在的旅檢大樓,“原本18個月的工期,只用了9個月。”

而在未來平潭管委會辦公樓所在的商務中心工地,代建業主方廈門特房集團同樣日夜不停施工。“按照定額工期,本需要1500天,但現在的目標是630天完成。”項目經理趙竹占說,工地尚未接入電網,但為趕工期,他們已開始用柴油發電。

這就是“平潭速度”的真實寫照,為了在最短時間造出一座符合要求的新城,一切正在超常規地推進。

“20年后再造一個廈門。”福建省官員直言不諱平潭的目標。總長約100公里的環島路是廈門環島路的3倍,總投資預計50億元。按照規劃,其道路兩旁,將遍植郁郁蔥蔥的園林樹木。

而每公里建設費用預計將達到7000萬元以上的“共同管溝”系統,同樣在小島落地,這是福建除廈門外的第二家。

在規劃藍圖中,廈門擁有的一切,平潭正在擁有。而在島嶼東部,一個支線機場已被列入規劃,以便將來臺灣商務人士的停靠。

“這一年多來,平潭的建設量超過了過去60年的總和。”有平潭人感慨說。

猛藥下的力不從心

但“平潭的底子太薄了,這就像是在小孩身上下猛藥。”已經有官員忍不住私下擔心。

實驗區的“總體發展規劃”也曾列出了平潭開發條件的四個不足:經濟發展基礎薄弱、公共服務水平較低、生態環境相對脆弱、高層次人才缺乏。

而超速的建設,正難免埋下隱憂。“為了趕進度,一些本該有的程序,被草草省略了。”一位當地的退休領導直言。

飛漲的物價和房價也正折磨著小島的普通人。由于短時內涌入了大量的外來建設人員,“平潭的物價幾乎成了廈門的兩倍”。桶裝水已從春節前的13元漲到了17元,為了省錢,有些平潭人竟要趁福州出差時買海鮮回家。

房價則從原來的每平方米2000元,一路攀升至八千乃至破萬,短短一年內,已翻了兩番多,“大家都在賭未來,平潭一定寸土寸金。”

最令一些人焦慮的是,目前平潭的經濟還是依賴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除了業已簽署協議的協力、冠捷等生產芯片的臺資企業,大型的投資項目并不多。

平潭縣工商局注冊科長林成蔭也承認,雖然實驗區已實行了直接登記制、注冊資本零首付制和當天核準制等優惠措施,但目前絡繹不絕的臺商還是以咨詢居多。這更多受限于對岸對臺商直接對大陸投資的處罰措施,“他們還是有點怕,只能悄悄來。”

而一些結構性矛盾也不容忽視,設立實驗區后,平潭的公務員工資已增至與馬尾區齊平,幾乎位列福州第一。而島內的傳統漁民,在灘涂被填、失去生計后卻陷入困境,“即使搬到城里,物業費也交不起。”

知情者說,《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規劃環評簡本》(以下簡稱《環評簡本》)曾建議,政府能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失地農民的就業渠道,以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但現在看來,這些仍需要不短的時間。

過度開發之虞

“平潭過度開發了。”平潭縣前人大副主任陳尚榮對南方周末記者直言。

《環評簡本》列舉了平潭開發面臨的資源環境制約因素:土地資源緊缺、水資源嚴重不足、易受大風災害影響、局部防護林體系退化、海岸侵蝕嚴重等。

缺水已經鐵定成了瓶頸。平潭人均水資源、年人均綜合用水量、地下水資源和供水量,均為福州各縣(市區)最少。除了三十六腳湖外,幾乎無淡水水源可用。當地建設的特房集團,由于淡水供應不足,近300名工人已經有一個月沒有洗澡了,而工程用水的供應也岌岌可危。

而平潭的風沙很大。張勝年回憶,歷史上更曾發生過“一夜沙埋十八村”的慘案。也因此,平潭一直很重視植樹造林、防風固沙。

但對防護林的破壞正顯得無可避免。在平潭縣北厝鎮后山,超過九十畝、原本栽種著相思樹的山體已被炸開。福建遠大船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文華對南方周末記者抱怨,從該公司手中占用該土地的平潭綜合保稅物流有限公司,“不經申報審批就砍伐林木、填海造地。”

環島路建設同樣被指為存在“先破壞后綠化”。不少環島路的路基,原本是大片木麻黃組成的防護林,因修路而被砍伐一空。有人看到,光禿禿的路基上,陳尚榮頓足捶胸、痛哭流涕的身影。

難免有人擔心,目前平潭的核心驅動力,是“政策和資金投入”兩架馬車。一旦政策變動、投資停止,會不會重蹈當年“處處爛尾”的海南島覆轍。

實驗區經濟發展局的徐頊博士顯得足夠樂觀,“國家決策是很嚴肅的事,不可能朝令夕改。”

“不管怎么樣,基礎設施總跑不了。”出租車司機林福或許代表了大多數平潭人的想法。至少,大橋通了,高鐵進來了,過去進出島一等就要一天的歲月,已永不再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