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14

“震”出來的差距——寫在日本8.9級強震之后

  作者:唐吉珂德

  里氏8.9級強震!

  據新聞報道,北京時間11日13時46分,日本發生里氏8.9級地震,震中位于宮城縣以東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東京有強烈震感。目擊者說,地震引起東京多處建筑物搖晃,并引發10米高的海嘯。距離震中最近的日本宮本縣已宣布出現“嚴重傷亡”。

  這個震級,即使不是世界最強震,基本也是最強震之一。我國2008年汶川地震死傷無數,傷痛尚未結束,而我們現在卻正在目睹堪稱世界最強震的“現場直播”。

  據報道,目前地震和海嘯造成的人員死亡已超過五百人,最終傷亡結果未知,但從視頻畫面上看,海嘯所過之處,一切都不存在,世界仿佛傾刻顛覆。  
http://news.163.com/11/0311/15/6USGP4T500014JB6.html

日本發生8.9級地震 海嘯正吞沒仙臺

  然而,在這次強震面前,比大自然所能造成的強烈震撼相比,日本政府和民眾在本次災難面前表現出的高素質更加令人震驚。

  我國歷史上也曾多次發生過傷亡慘重的地震。最近的汶川我們還記憶猶新,我們再來看下日本人在此次地震中的表現:

  第一個關鍵詞:鎮定。

  請看如下視頻:

http://v.news.163.com/video/2011/3/R/A/V6U0JDRRA.html

  監控記錄日本強震驚險時刻:大樓欲塌民眾逃生

  監控記錄下了某超市強震時人員的反應情況。但見貨架如篩糠般抖動,商品紛紛落地,一切跡象都表明,這是一次極為強烈的地震,如果這是發生在中國,我們都能想象是個什么景象。但是日本人......這家超市的工作人員沒有一個往外跑,她們在做的事,恐怕會讓很多中國人感到不可思議:她們象一個人那樣,用相似的動作扶住了貨架;而樓外的某電視臺主播在強震發生時竟然索性開始轉播地震場面。除了躲避高空墜特的奔跑之外,沒有看到任何驚慌失措的表現。

  第二個關鍵詞:淡定。

  請看如下視頻:
http://v.news.163.com/video/2011/3/K/N/V6TV123KN.html

  鏡頭記錄日本發生地震瞬間“地動樓搖”

  但聞房子鋼結構嘎嘎響,但室內工作人員并未太震驚表現,其中一人甚至還在繼續研究工作!面臨如此之大的地震,還表現得如此淡定從容,佩服。

  第三個關鍵詞:穩定。

  穩定表現之一:房屋穩固。
http://v.news.163.com/video/2011/3/O/5/V6U0FFGO5.html  

中國留學生講述地震時刻 大樓晃動達10余分鐘 至今未有因房屋倒塌而發生人員傷亡的報道。這可是8.9級的地震啊.

  穩定表現之二:秩序井然。發生如此災難之后,人們不是驚慌失措四處亂跑,而是按照秩序表現正常。第一反應都是有序撤離,地震發生之后,超市里的食品被“搶購一空”而不是被“搶”一空;避難人群在情況危急之時不是滿街亂跑,而是行走在道路兩側,給機動車留出、行動空間;日本避難所無人吸煙 無人亂扔垃圾;大家離開了避難所后,沒有留下一張紙片,沒有一個煙頭;打公用電話依然排隊;學校里教師是最后撤走的。 
 
http://news.163.com/11/0312/03/6UTR45EC00014AED.html
日本東京塔被震彎(圖)

http://news.163.com/11/0311/18/6USSE23F00014AED.html
日本避難所無人吸煙 無人亂扔垃圾

http://news.163.com/11/0312/09/6UUFAMB20001121M.html
記者在東京親歷地震:震后看到的都是秩序

  人們都說,面臨危急時刻最能表現出人的“本能”,我國汶川地震中出現了自私自利的“范跑跑”,看看大多數日本民眾的表現,范跑跑之流為自己自私自利的那種“本能”辯護顯得多么蒼白。

  穩定表現之三:政府救助。在城市建設規劃之時,日本就十分重視防災避難的設計。這種“避難所”備有充足的飲水、各種食品,還有住宿房間,生活用品一應俱全,專為臨時受災者服務。1981年后,日本所有高層建筑都要求能防范7~8級地震。

http://news.163.com/11/0312/09/6UUFS4KT0001121M.html
防震防災意識深入民心 現場日本人都很淡定

  第四個關鍵詞:安定

  ◆每個社區設避難所◆每戶都有“防震袋”◆每所學校上防震課  
http://news.163.com/11/0312/09/6UUFS4KT0001121M.html
防震防災意識深入民心 現場日本人都很淡定

  對比我國汶川地震時的表現,我無語。

  有網友評論:面對天災,神馬都是浮云。但是面對天災,不同的人卻有不同的表現。日本國民的高素質在這次災難面前充分地表現了出來。

  這種高素質不是一時的培訓或應急教育能夠造就的,而是日常文化生活的積累。在日本,垃圾都是分類回收的,并且日本國民是自覺遵守這一規定的。我們可以從很多影視作品當中看到,很多日本留學生也都證實了這一點。印象深刻的是《蠟筆小新》里的一集,小新媽媽懷孕,一邊挺著大肚子,一邊滿街找垃圾回收點。而這要是發生在中國,一定會被認為腦子有問題。

  日本人的腦子有問題嗎?當然是否定的。腦子有病的是大多數的中國人。面臨巨大災難,日本人仍能做到行人給機動車留位置,機動車之間也互不搶道,這樣子充分保證了大多數人的逃生空間。而如果各人只顧自己的利益,行人哪有空往哪跑,機動車哪有空往哪鉆,雖然看上去這個行人或這個司機腦子很“靈活”,但其實卻是最愚蠢的行為,因為這樣一來,路最后都被堵上,最后的結果就只有一個:大家一個都跑不出去。

  而這樣的場景,卻每天都在中國的大街上發生著。我國的大街上,機動車向來是哪有空往哪鉆,每個人都不管別人如何,只要我自己能開過去就行。而結果卻往往是:路一堵就很長時間。而中國人卻有這樣一個特質:從不反省自己的問題,反而會想:反正大家都過不去,又不是只有我一個吃虧。

  本次地震中反映出來的中日差距,并不是科學、技術層面的差距,我們的高樓大廈一點不比日本少,我們的差距是一種“軟差距”,是思想的差距,是文化的差距,是境界的差距。

  很多國人一見到對本國的批評就要跳腳,還以為自己有所謂的“民族自豪感”,其實他們真正擁有的,不過是“民族虛榮心”,就是所謂的“意淫”。聽不得不同意見,只能聽好話,聽不得批評,這其實是嚴重自卑的外在表現。目前我國的GDP雖然非常高,但基本上都屬于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的初級產業,距離真正的發達國家還有很遠的距離,更不要說目前愈益激烈的民生矛盾、貧富矛盾、體制矛盾了。不論是在制造業還是科技產業,目前最領先的幾乎都是日本的產品。汽車產業中,日本汽車業的地位舉足輕重,電子產品里,幾乎所有電腦、打印機、復印機、家電產品的核心部件都是日產的。

  日本國土面積不過相當于中國的一個省,而人口卻近兩億,自然資源貧乏,但他們卻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

(http://baike.baidu.com/view/1554.htm百度百科:日本)

真正適合人居住的國土面積不超過20%,而其人口卻高達一億兩千萬人。他們的發展靠的就是其人口的高素質。

  當然,看到差距并不是要打擊自己的信心,而是說,如同一位病人一樣,只有先認清病情,才能談到治愈的希望。我們得的并不是普通的感冒,而是無法自愈的大病,如果不趕快就醫,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日本人在七十年代拍出了《日本沉沒》這部電影,他們的危機意識是極為強烈的。不要忘記,日本是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尚且如此,我們又有什么理由忘記憂患呢?

  寫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一個著名的比喻:從窄口瓶里往外拿球。想象手邊有兩個啤酒瓶,一個叫中國,一個叫日本,里面都是一大群的飛蟲,當瓶蓋打開時,中國這邊,所有的小蟲一窩蜂地往外飛,結果都堵在瓶口,一個也飛不出去;而日本這邊,卻有秩序的一個一個飛出去,不到一分鐘,就都出去了。這就是中國人的短視。

  如果沒有實質性的改變,那么窩在瓶口的飛蟲,就將是我們未來的“前景”。望著光明,卻只能永遠體會黑暗,萬望中國人民不會是這樣的結局。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天佑中華!

沒有留言: